《黄帝内经》以“十年”为一时段来划分人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由于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的不同,故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调养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从50岁开始,人的五脏开始衰老,饮食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精神心理要平和
人生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都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把它看淡一些,明白这是正常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些中老年人由着自己的性子,觉得自己已到中老年,身体衰老,就肆意闹情绪。此种思想负担会加速人的衰老,且有百害而无一利。
60岁以后,虽然人体的整体机能衰老,但可做到心不老。闲来可读书、下棋、写字、画画、养花种草,都可怡养情性。宋代著名诗人陆游60岁时还“身扎老农间”,亲自耕种,参加体力劳动,看书,作诗。
饮食规律有重
中老年时期人体的血液胆固醇含量、血压和血脂都会升高,须清淡饮食。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进补一些药膳,尤其要吃些补肾的食物。按中医理论,肾为水,水为黑,黑色的食物即可补肾,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之类。必须注意,肾病患者不能吃豆类,包括黑豆。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壮骨骼的作用,且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女性可以多食用一些菌类食物。花生有“长生果”的美誉;大枣益气养血,是健脾的食疗佳品。
近年来,媒体中时常出现“过劳死”的新闻报道,企业高管和知识分子群体为高发人群。医学专家发现,排在前五位的造成猝死的直接原因,分别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即心脑血管疾病是猝死的头号杀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范,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处于高压、高度忙碌状态的人应学会适当地给自己放松减压,且须早日改掉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
“膳食宝塔”作参考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一共分五层,涵盖了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每一层的位置和面积各不相同,反映不同食物在每天膳食中应占的比重。
塔尖部分是油脂和盐类,成人每天的油脂摄入量为25~30克,盐是6克。
第二层是奶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克,大豆类和坚果的摄入量是30~50克。奶类应是中国居民首选的补钙食物,大豆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所含蛋白质丰富,油脂质量优良,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钙的含量高。豆类被誉为“划时代的营养补助食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注意,肾病患者不可吃豆类食物。
第三层是动物类食物,包括畜禽肉、鱼虾、蛋类,每天畜禽肉的摄入量是50~75克,鱼虾类的摄入量是50~克,蛋类25~50克。这类食物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肉类中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脂肪含量较高,故不宜多食。吃猪肉时最好与豆类食物搭配。因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浆,防止硬化斑块形成。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营养很丰富,特别是鸡肉,鸡肉煲汤是很多家庭常吃的滋补佳品。民间有一种观点认为炖肉的汤最有营养,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蛋白质不溶于水,且肉中的很多营养物质不能从组织细胞中渗出,所以吃肉喝汤要同时进行。鱼、虾及其他水产品含脂肪量很低,可以多吃一点。尤其是鱼,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益。
第四层主要是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进食量是~克,水果是~克。水果中富含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丰富,能够帮助补充人体营养成分。一般说来,颜色深的水果营养素含量更加丰富。吃水果要选择新鲜、时令的水果,而且品种要尽量丰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有所偏向地选择水果。
最下面两层主要是植物性食物。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进食~克,饮水1毫升,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平衡膳食宝塔的左边还有一位正在跑步的人,提醒大家每天应该进行运动锻炼,具体的运动量以身体活动步来计算。总之,日常饮食的摄入要注意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过量,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饭后适当做运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摄养枕中方》中说“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老年人要适当运动,如此才可延缓人体衰老的节奏。老年人肠胃消化能力逐渐减弱,饮食上更应注意粗细搭配,食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更应该遵循《黄帝内经》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训诫,每餐不宜食太多。饭后应慢慢散步以促进消化,也可采用孙思邈的摩腹养生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非常适合老年人。腹部为胃肠所在之处,应常常进行腹部按摩。
中年时期人的体力和脑力较之年轻时都有所下降,此阶段应适度参加体育锻炼,以延缓肌肉骨骼的衰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应以慢运动为主,比如说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练五禽戏等,这也是中国人养生跟西方人养生的不同之处。近年来太极拳等养生方法在英美等国家也很热门。
饮食原则:
(1)少食多餐,以点心补充营养。老年人由于咀嚼及吞咽能力都比较差,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东西,而且进食时间人又拖得很长。为了让老年人每天都能摄取足够的热量及营养,营养师建议,不妨让老年人一天分5~6餐,在三次正餐之间另外准备一些简便的点心,像低脂牛奶泡饼干(或营养麦片)、低脂牛奶燕麦片,或是豆花、豆浆加蛋,将切成小块的水果或水果泥拌酸奶食用等。
(2)以豆制品取代部分动物蛋白质。老年人必须限制肉类的摄取量,一部分的蛋白质来源应该以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取代。老年人的饮食内容里,每餐正餐至少要包含克质量好的蛋白质(如瘦肉、鱼肉、蛋、豆腐等),素食者要由豆类及各种坚果类(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获取优质蛋白质。
(3)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调。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尽量挑选质地比较软的蔬菜,如番茄、丝瓜、冬瓜、南瓜、茄子及绿叶菜的嫩叶等,切成小丁块或是刨成细丝后再烹调。如果老人家平常以稀饭或汤面作为主食,每次可以加入1~2种蔬菜一起煮,以确保他们每天至少吃到克的蔬菜。
(4)每天吃克水果。水果是常被老年人忽略的食物。一些质地软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猕猴桃等都很适合老年人食用。可以把水果切成薄片或是以汤匙刮成水果泥食用。如果要打成果汁,必须注意控制分量,打汁时可以加些水稀释。
(5)补充维生素B。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维生素B与老人易患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白内障、脑部功能退化(认知、记忆力)及精神健康等都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无论生病、服药或是手术过后,都会造成维生素B大量流失,因此对于患病的老年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B。没有精加工的谷类及坚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所以在为老年人准备三餐时,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饭,或者也可以将少量坚果放进搅拌机里打碎成粉,加到燕麦里一起煮成燕麦粥。
(6)限制油脂摄取量。老年人摄取油脂要以植物油为主,避免肥肉、动物油脂(猪油、牛油),而且也要少用油炸的方式烹调食物。另外,甜点糕饼类的油脂含量也很高,尽量少让老人家吃这一类的高脂肪零食。最好多元不饱和脂肪(如玉米油、葵花子油)和单元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花生油)轮流换着吃,这样比较能均衡摄取各种脂肪酸。
(7)少加盐、味精、酱油,善用其他调味方法。味觉不敏感的老年人吃东西时常觉得索然无味,食物一端上来就猛加盐,很容易吃进过量的钠,埋下高血压的隐患。可以多利用一些具有浓烈味道的蔬菜,例如香菜、香菇、洋葱,用来炒蛋或是煮汤、煮粥。利用白醋、水果醋、柠檬汁、橙汁或是菠萝等各种果酸味,也可以变化食物的味道。一些中药材,尤其像气味浓厚的当归、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红枣等取代盐或酱油,丰富的味道有助勾起老年人的食欲。
(8)少吃辛辣食物。虽然辛辣香料能引起食欲,但是老年人吃多了这类食物,容易造成体内水分、电解质不平衡,出现口干舌燥、火气大、睡不好等症状,所以少吃为宜。
(9)白天多补充水分。因为担心尿失禁或是夜间频繁跑厕所,不少老年人整天不大喝水。其实应该鼓励老人在白天多喝白开水,也可泡一些花草茶(尽量不放糖)变化口味,但是要少喝含糖饮料。晚餐之后,减少摄取水分,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夜间上厕所而影响睡眠。
(10)每天服用一颗复合维生素补剂。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加上多数人要长期服药,所以每个人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素也大不相同。让老年人每天服用一颗复合维生素补剂是最基本且安全的强化营养方法,尤其可以补充老年人特别需要的维生素B、抗氧化维生素C及维生素E、维持骨质的钙、增强免疫力的锌等。不要擅自服用高剂量的单一补充剂,尤其是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吃得过多会累积在体内,甚至引发毒性。
健康小推荐: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
更多资讯、科普小知识、重症医学/护理信息,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