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评析一例幽门梗阻患者术后抗感染方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该先明确细菌感染的存在,明确感染的部位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尽可能获得合格的标本、合理解读培养结果,努力区分污染、定植和感染的病原菌;结合病原菌及耐药性、患者个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并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在感染部位能够达到符合PK/PD要求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监测抗感染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接下来,结合一例幽门梗阻患者术后抗感染方案的讨论,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应如何选择和优化抗感染方案。

案例回顾

患者男,68岁,体重58.2kg,自3月前出现上腹胀痛,餐后加重,不伴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渐加重。

自1月前出现餐后腹胀加重,伴夜间反酸,刺激会厌呕吐后可缓解,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次数减少,约5-6日解便一次,每次量少,不带血,不伴呕血、黑便。

1天前至我院就诊,查CT:胃扩张伴较多潴留,胃窦壁局部软组织增厚,为进一步诊治,3.13以“胃潴留,胃MT”入我院。

入院当天完善相关检验检查:

(点击可查看大表)

?腹部CT:腹腔积液及积气引流中,腹壁软组织肿胀积气,腹主动脉硬化,十二指肠憩室可能;

?胸部CT:左肺下叶炎症可能及肺气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

?心电图:窦性心律。

入院诊断:

胃恶性肿瘤

幽门梗阻

高血压

住院后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方式:腹腔镜检查+胃部分切除术伴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区域性淋巴结切除术。

术后血象升高,腹腔引流液是血性脓液,提示腹腔内有感染灶,使用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控制感染。

住院期间主要抗感染治疗用药方案如下:

(点击可查看大表)

问题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抗菌治疗方案怎么选?

临床应用的联合治疗方案通常以SMZ-TMP为基础,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国内多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国外多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氨曲南。

亦可选用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无法应用或不能耐受SMZ-TMP的患者,最常用的联合用药包括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性良好,是广泛耐药株感染治疗的选择,必要时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4.25痰培养见嗜麦芽3+,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对SMZ敏感;04.30腹水见嗜麦芽4+,对左氧氟沙星中介;05.07腹水见嗜麦芽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基于以上,4.29-5.9使用左氧氟沙星mgqd属于遴选药物不适宜。

?4.25-5.10使用替加环素50mgqd,没有首剂加倍,属于用法用量不适宜。

?4.25-4.29和5.2-5.5使用SMZ-TMP50mgq12h,患者体重58.2kg,国际推荐剂量按TMP计,每日≥15mg/kg,是适宜的。

问题2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引起的腹腔感染如何治疗?

对于轻-中度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年IDSA指南推荐替加环素作为初始经验性治疗;年UK指南推荐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治疗,替加环素的给药方案:起始使用替加环素mg,后50mgq12h治疗。

替加环素是一种抑菌剂,属于甘氨酰环素类,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氨酰化tRNA分子进入核糖体A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替加环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脆弱拟杆菌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活性。适应症:腹腔、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继发性菌血症、糖尿病足感染伴骨髓炎。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4.26和4.30腹水培养见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敏感,4.25-5.10使用替加环素50mgqd是适宜的。

另外,在临床上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y/4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