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S脏器动脉瘤管理指南解读

1.胃及网膜动脉瘤

2.肝动脉瘤

3.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

4.空,回,结肠动脉瘤

5.胰十二指肠,胃十二指肠动脉瘤

6.胃和胃网膜动脉瘤

胃和胃网膜动脉瘤约占脏器动脉瘤的4-5%,男性多见(男:女=3:1),病因主要包括血管推行行变导致节段性血管中层溶解,周围炎症如胰腺炎,血管炎。动脉硬化如果存在,被认为是次要过程。轴位影像,最理想的是CTA,可用于发现无症状动脉瘤和指导外科及腔内治疗方案制定。

胃动脉瘤是胃网膜动脉瘤的10倍,尽管病人可能表现为腹痛,超过90%的病人从病史上都表现为急性破裂,胃肠道出血比腹腔破裂更常见(3:1),由于这类动脉瘤在很小时可能破裂,推荐无论大小,均应手术。

既往外科手术包括动脉瘤结扎或切除而不重建,然而,壁内动脉瘤要求胃壁楔形切除。现代文献支持基于导管的栓塞治疗作为标准治疗。大量个案及小样本证明弹簧圈或凝血酶栓塞可以成功闭塞瘤体。胃及胃网膜动脉瘤栓塞,即便是破裂的动脉瘤,技术成功率可达90%,而并发症及死亡率很低。支架植入有描述,但是都是道听途说的。

对可疑节段性中层坏死的病例,我们推荐对脑血管和心脏血管瘤进行筛查,因为动脉退行性病变是全身性病变,对头,颈,胸部进行一次性CTA或MRA筛查。

依据阶段性动脉中层溶解据报道有快速动脉转化可能,我们推荐使用轴位(CTA或MRA)影像检查进行规则间期(12个月)随访。

我们推荐栓塞术后每1-2年进行轴位影像检查评估血管重塑和瘤体再灌注。

肝动脉瘤(HAA)

据报道,肝动脉瘤是第二常见脏器动脉瘤,实际发病率不祥,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小样本报道,尸体检查和不祥实的报道。在梅奥诊所的一项大型数据中,在-年梅奥诊所接诊的.个病人中,肝动脉瘤发病率是0.%。大多数都是因为其它原因行CT检查确诊,而且大多数发病年龄在60多岁,男性占多数(3:2)。

由于有很多侧枝循环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和胃右动脉分支,外科手术和栓塞都有报道。为评估侧枝循环目的,选择性血管造影或高分辨率CTA都值得推荐。

肝动脉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约占报道病例的25-80%,报道病例多因外伤(穿透伤或顿性损伤)或医源性损伤所致,因此这类病人大多有症状。这些先证的临床事件连同特殊影像检查可以将真假性动脉瘤区分开来。从影像上,局部动脉血管破裂,不规则假性动脉瘤周边炎性反应都有报道,大多数假性动脉瘤都有临床表现,因此有别于真性动脉瘤,可表现为胃肠道或胆道出血。

真性动脉瘤

由于少见,其自然病史还不清楚,对无症状的肝动脉瘤做出修补的推荐都存在争议。在梅奥诊所发表的报告中,肝动脉瘤相对偏向良性过程,增长缓慢,破裂率低。破裂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提示大多数动脉瘤在>2cm破裂。在一组病例中,当病人非手术观察68个月,仅有27%病人显示瘤体增大,但没有任何并发症。鉴于上述发现,Abbas等推荐对>5cm,属于高风险的病人严密观察,对>2cm,属于低风险的病人除非瘤体增大,或有临床表现,才考虑修补治疗。考虑到肝动脉瘤破裂后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30%),相对较低的手术修补相关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0死亡率),现今的推荐是>2cm的低风险病人修补,高风险(手术相关风险)病人>5cm修补。以上是针对开刀手术而言的。在这些(高风险)病人中,支架或弹簧圈栓塞可参照低风险病人慎重决定。由于侧枝循环广泛,并发症发生率很低。

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Takayasu大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与肝动脉瘤相关性较高。遗传性因素如:马凡氏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Osler-Weber-Redu综合征发生肝动脉瘤也有报道。肌纤维发育不良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病人有很大肝动脉破裂风险,一组数据显示破裂率高达50%,在抗菌药物广泛使用之前,细菌性心内膜炎是肝动脉瘤的主要病因。据报道动脉瘤破裂范围很宽泛,在14-80%,由于这些数据都来源于回顾性研究,所以破裂的真实风险不确定。非硬化性动脉瘤,破裂风险更好,主要是它们常常多发。

肝动脉瘤的修补可以介入,也可以手术。所有的回顾性病例系列均显示脏器动脉瘤的开刀和介入治疗有相似的远期结果,但开刀手术比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鉴于此,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对于解剖条件合适的病人介入治疗应当优先考虑。

大多数肝动脉瘤位于肝外(75-80%),单发为主,在报道的系列中多发仅占8%。理想的治疗方式包括隔绝瘤体而又维持肝脏血供,这可以通过切除动脉瘤,间置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隔绝动脉瘤。尽管腔内隔绝保留了足够侧枝循环,考虑到肝中心性坏死的可能性,如果腔内支架移植物隔绝不可能,建议开刀切除,自体大隐静脉重建治疗。在重建过程中临时闭塞肝动脉可指导肝动脉瘤血管重建或结扎。越远端的肝外动脉瘤肝动脉分支越容易发生胆管炎,使得这样的修补更具挑战性。和开刀手术一样,腔内治疗也决定于侧枝循环情况和瘤体位置。由于认识到保留远端脏器供血的重要性,对于肝固有动脉动脉瘤,最好使用支架而不是弹簧圈栓塞。

图表代表所有肝外动脉瘤的治疗推荐摘要。

肝内动脉瘤的治疗要求切除瘤体所在肝叶,由于开刀手术并发症多,如果可能,这些肝内病变主要选择介入治疗。栓塞的并发症包括肝缺血,脓肿形成,胆管炎和可能的血管再通。对于大的肝实质病变,或较大肝叶存在缺血风险,弹簧圈栓塞结果较差,这种情况建议手术肝叶切除治疗。

如上所述,大多数肝动脉瘤的诊断是因为其它原因行CT检查发现,由于CTA对腹腔其它动脉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我们推荐使用CTA诊断腹腔其它动脉瘤,对于体型瘦的病人,腹部超声对腹腔或髂血管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是这一诊断手段只对诊断的血管有效,因此可能错过其它为探测的血管。

由于肝动脉瘤与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Takayasu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的相关性较强,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其它疾病过程要引起重视,此外,遗传性因素如马凡氏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Osler-Weber-Rendu综合征也有报道,轴位CTA和MRA可能发现胸腔或颅内动脉瘤。

由于肝动脉瘤生长缓慢,每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了,增强或非增生CT可以提供最好的观察。对某些病人,超声多普勒也可以随访肝动脉瘤。

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

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瘤与其它急腹症如脏器穿孔症状相似,如果不保持高度怀疑很难诊断。尽管许多肠系膜动脉瘤在肾,输尿管和膀胱平片上可发现环状钙化,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CTA是最快速高效和可靠的诊断手段。由于对上腹部疼痛病人CTA检查的应用增多,孤立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常被例行检查诊断。SMAAs占脏器动脉瘤的3.5-8%,而尸体检查结果表明每-尸检可发现一例SMAA,尽管病因很多,大多数SMAA是因为感染和夹层。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发生率仅次于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霉菌性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是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硬化性动脉瘤占SMMA的25%,然而,炎性疾病如胰腺炎和创伤也是SMAA的病因。霉菌性SMMAs常发生于50岁以下年轻人,而硬化性动脉瘤常发生于老年人。不同于其它动脉瘤,SMAA大多数有症状(70-90%),腹痛是最常见临床表现,其次是腹部包块,发热,恶心和胃肠道出血。SMAAs的自然病程不是破裂就是扩张。38-50%的病人表现为动脉瘤破裂,死亡率高达30-90%。同时,择期修补的SMAAs死亡率<15%,当使用腔内技术后,死亡率进一步下降。鉴于较高的死亡率及破裂后较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SMAA一经确诊,建议积极治疗。

肠系膜下动脉瘤较少见,外文献中有零星报道。在胶原血管疾病和血管炎病人中有描述,由于少见,没有特别指南生成,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

一些作者指出夹层和动脉瘤样变可能存在联系。Yun等基于血管造影将这些孤立的夹层分为三类。在Dong等或Yun等随访的病人中,没有动脉瘤样退变发生。除非症状复发或保守治疗无效,对这类病变的最初治疗是抗血小板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不是修补的指针,因为大多数夹层可通过保守治疗而不需要手术干预。

治疗必须基于解剖和SMAAs特征采取个体化方案,对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和侧枝循环描述动脉造影是关键,不管开刀手术还是介入治疗,都必须隔绝肿瘤保持血管通畅。如果解剖条件适宜,介入手术由于并发症少优先选择,介入手术采用弹簧圈栓塞或覆膜支架植入都可取得较好效果。

介入治疗的重要问题是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数厘米范围内有几个大的分支血管发出,而且需要保护,牺牲任何以一支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开刀手术包括动脉瘤结扎,囊状动脉瘤缝闭术,以及间置血管修补手术。开刀修补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肠段,尤其是在有症状的病人,任何方式的手术都需要密切观察腹膜炎症状。

腹部和盆腔的CTA对发现腹腔其它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被证明是检查腹腔脏器动脉瘤最佳的影像手段。

每年一次CTA检查在动脉瘤修补术后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并可同时评估其它血管床情况。

空回结肠肠动脉瘤

它们总共占脏器动脉瘤的3%,在6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相当,大多数文献报道都是在腹腔脏器动脉瘤大型系列报道基础上的个案或小样本报道。我们推荐CTA作为他们的诊断手段,经常是在没有症状的病人,这种方式意外发现脏器分支动脉的动脉瘤,也可以考虑行MRA检查。轴位影像检查更容易显示腹腔其它动脉瘤,如前所述,这种情况很常见。动脉造影在术前动脉瘤的识别和制定手术计划有价值。在结节性多动脉炎病人,DSA作为必须检查的手段以发现额外的动脉瘤。

空,回,结肠动脉瘤和动脉中层退行性变,感染,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和白塞病),结缔组织病有关系。多发性动脉瘤见于10%的病人,如果存在动脉硬化,被认为是次要病理过程。我们对肠系膜动脉瘤伴随发热,关节炎,虚弱,腹痛和胸肋部疼痛病史的所有病人,一定要确定是否为结节性多动脉炎。

尽管病人可能表现为腹痛,但大多数空,回肠动脉瘤是无症状的。而结肠动脉瘤,常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约占90%。破裂可使超过30%的空回肠动脉瘤,超过70%的结肠动脉瘤复杂化,并可引起出血,死亡率可达20-50%。推荐对于>2cm的空回肠动脉瘤,任何大小的结肠分支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

我们推荐对有症状的,破裂的或假性动脉瘤进行急诊手术,不论瘤体大小。

对现存数据的解读仅仅限于有限数量或轶闻佚事的报道,此外,所有现存的研究都没有区分真假性动脉瘤,并且脏器实质的动脉瘤常常排除在分析之外。

外科手术在以往主要依赖性动脉结扎或瘤体切除而不行血管重建,这同样是动脉瘤破裂的保守之举,在这种情况下,破腹探查便于吸净腹腔血肿,评估肠道活力以及进行确定性的手术。肠或结肠切除在肠壁间动脉瘤,肠坏死或在动脉瘤切除需要联合肠切除时实施。有强大侧枝循环的动脉瘤可以结扎或切除而不需要重建,但对于既往行结肠切除可能存在侧枝循环不良的情况下要慎重考虑。使用弹簧圈,Onyx和组织胶(丁基氰丙烯酸脂)导管栓塞使用越来越多,尤其是急性破裂和胃肠道出血的病例。腔内治疗对手术风险较大的病人可提供低风险,侧枝循环评估和精确定位。对于外科暴露困难的动脉瘤可轻易到达,缩短住院时间。但这些有点当平衡肠坏死,穿孔和狭窄。这些情况连同技术失败,不能在破裂时很好止血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结节性多动脉瘤在细胞毒或免疫抑制治疗后消退也被证明,对于结节性多动脉炎病人,如果没有破裂,没有症状,药物治疗应当为一线治疗方式。并在治疗3-4个月后重复动脉造影确定其是否消退。

轴位影像学检查,正如被推荐的那样,可作为腹腔内非主动脉脏器动脉瘤的筛查手段,因为这种情况很常见。

当怀疑节段性动脉中层发育不良时,我们推荐对心脑血管进行筛查排除相关动脉瘤。这种疾病有系统性发生倾向,对头颈,胸进行一次性CTA或MRA检查。

鉴于据报道节段性动脉中层坏死有较高动脉转化率,我们推荐规则间期(12月)轴位CTA或MRA检查随访。

我们推荐对动脉瘤栓塞病人每1-2年进行轴位影像学检查评估血管重塑情况。

胰十二指肠动脉瘤(PADD)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瘤(GADD)

由于普及性,快捷性及准确性,CTA已成为PADD和GADD最常用的诊断工具。瘤体增强程度视瘤腔内血栓而异,多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其与周围血管及母血管关系确定。对于破裂的GADD和PADD,由于其可快速提供动脉期,静脉期和非造影剂增强影像,也成为他们的诊断工具。此外,发现膈肌角肥厚,腹腔干近端近端狭窄及沟样改变,以及三维重建图像上胰背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逆向灌注均提示中膈肌角综合征。并可指导外科医生在行PADD和GADD手术同时松解中膈肌角。非增强CT检查仅显示瘤床低密度肿块,易与肾上腺,十二指肠或胰腺病变混淆。

MRA与CTA相关性高,由于耗时较长,其并不适合急诊检查。后期最大密度投射成像类似于传统血管造影检查,为治疗性介入提供路图。最后,超声检查可发现大的动脉瘤,但是对母血管的情况提供的信息有限。其精确度受限于肥胖体质,血管钙化和空间处理能力较差。

多普勒超声是中膈肌角综合征最常用的评估手段,可以提供呼,吸实时数据,从而帮助阐明PADD和GADD的致病原因及指导治疗。

尽管非对比剂增强MRA可节约不少时间,与对比剂增强MRA相比,发现血管异常的敏感性相当,并且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译者注:排除诊断)。和对比剂增生MRA一样,由于不受声窗影响,非对比剂增强MRA在身体大多数地方由于并补充超声评估,尤其是在胸腹部血管。

先前的研究基于真性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对手术修补的具体大小阈值已明确规定。这主要是因为假性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因此,不管尺寸大小,一律推荐手术。然而,大家都知道,大量PADD和GADD在很小和<1cm时破裂。事实上,在一项单中心研究中,与腹腔其它脏器动脉瘤相比,PDAAs是更容易破裂的(p<0.0)。因此,对于PADD和GADD,只要病人可接受手术或介入风险,不论肿瘤大小,是否真性一律推荐手术或介入治疗。

一项Markov决策分析模型基于风险评估了PDAA的保护性治疗效果。作者辩论认为,尽管60病人不论瘤体大小有破裂风险,非破裂动脉瘤的自然病程并不受破裂的动脉瘤决定。估计破裂后死亡率是21%。他们发现,对于80岁的病人,如果瘤体年化破裂率分别是1%,2%,3%,4%,而保护性手术死亡率分别>1.4%,2.6%,3.8%,和4.8%,保护性手术不去保守治疗。而对于50岁的病人,如果保护性手术死亡率分别>3.3%,5.9%,8.0%和9.7%,同样的年化破裂率的情况下,选择保守治疗。

破裂的危险因素,不管是尺寸,形态或是合并症都很少。一个英国的文献回顾发现破裂病人中32%为女性,61%为男性。一个单中心试验表明破裂和男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2),且在腹腔干狭窄的病人更容易破裂(p=0.10),因此,男性患者,即便是有中等程度手术风险,也应当选择性的手术治疗。

不管破裂与否,弹簧圈栓塞在GDAA和PDAA中已呈趋势,各种类型的导管都可以采用,如果可能,可以选用带有引导鞘的三轴系统,一个4F或5F导管,和一个微导管提供稳定支持,可以通过扭曲的血管或到达远端血管床进行栓塞,如果需要,可以快速交换微导管。尽管不是强制性要求,应当尽量栓塞近端及远端所有流入流出血管,减少顺行或逆行灌注引起的瘤囊内高压。终末器官的血供典型的由这些高密度的侧枝血管网提供。如果流入血管对器官灌注很重要,单独瘤囊弹簧圈栓塞就足够了,术后当时技术成功率可>90%。

远期成功率与术后血管造影结果有关,Raymond-Roy闭塞分级系统是一个基于术后影像检查的分级系统,用以评价弹簧圈栓塞术后瘤腔闭塞程度的系统,共分三级。Ⅰ级指完全栓塞,Ⅱ级瘤颈保留,Ⅲ级指瘤体残留,可进一步分为Ⅲa,弹簧圈间歇造影剂充填,Ⅲb,瘤体残留,瘤壁造影剂充填。Ⅲa很容易形成血栓,而Ⅲb有较高的再手术率。

然而,生存率与修补未破的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无关,破裂动脉瘤的修补上,腔内修补比手术修补在总体生存率和动脉瘤相关生存率上都要高。

覆膜支架在动脉瘤近远端血管管径事宜,且血管无严重扭曲的时候可以采用,Viabahn和AdvantaV12支架都有成功报道。这一方式的好处是保留了经过该动脉的血流,但它可能受限于缺乏锚定区尺寸,或是没有通过扭曲血管段的能力。

液体栓塞及如n-丁脂,氰基丙烯酸盐(NBCA)已经用于破裂的或未破裂的动脉瘤。液体栓塞剂理论上的优势是栓塞血管扭曲,细小选择导管不能到达,弹簧圈无法输送的动脉瘤。NBCA必须和碘油预混增强显影,控制其聚合。一个1:3的配比或25%的NBCA将提高聚合时间到4秒钟,尽管可能出现远端栓塞的情况。

乙烯基乙醇(Onyx)也成功用于PADD的治疗,Onyx溶于二甲基亚枫并且悬浮在不透光的钽微粉中。它并不需要混合,当同时使用球囊封堵动脉瘤母血管时,通过微导管,Onyx可直接注入瘤腔中,从而保护流出及流入血管。当不用球囊时,流入及流出血管会一起被栓塞掉。

分流支架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最早用于治疗脑动脉瘤。分流支架放置到母血管内,力图改善母血管内层流而减少瘤腔内血流,促进血栓形成。此外,这些支架保存了流向侧枝循环分支的血流。支架要求总体开孔率是50-70%,或30-50%的金属覆盖。比如Pipeline栓塞装置这样的支架(Ev3公司),SILK动脉重建装置(法国Naltectrusion),以及Cardiatis多层支架系统都可选用,但只有Cardiatis多层支架系统用于GDAA。在6个月后,Cardiatis保持通畅而瘤腔完全血栓化。这种情况下术后需要双抗治疗。虽然还没有足够多的研究证实其可以推荐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多层支架系统可作为GADD和PADD的备选方案。

开刀手术在GDAA和PDAA是可行的,对未破裂的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9.4%和1.3%。技术上包括结扎,切除+端端吻合术。

然而,对于破裂的动脉瘤,开刀手术死亡率可达30%。

腹腔干的狭窄和闭塞常常并发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血管瘤。这被认为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逆向血流所致,逆向血流导致涡流,最终导致瘤样扩张,日怪的是,腹腔干狭窄更多的引起PDAA而不是GDAA。然而,弹簧圈栓塞可能导致终末器官肝缺血和肝功能衰竭。但总体风险较低。然而,对肠系膜动脉血流基线水平较低,有症状的病人或那些动脉重建可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的病人,建议在腹腔干狭窄的干预阈值可适当降低。术后肝功能应严密监测。对中膈肌角综合征,腹腔干血管重建可通过中膈肌角松解和腹腔周围松解获得。也可以通过主动脉-腹腔干旁路或肾-肝旁路获得治疗。对非膈肌角压迫所致者,腹腔干支架植入也是治疗选择。

关于GDAA和PDAA的随访资料很少,基于腹腔干狭窄与50-60%动脉瘤相关的事实,一旦腹腔干狭窄确诊,应当小心的使用超声或CTA检查胃十二指肠和胰十二指肠动脉弓。搏动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区别动脉瘤和胰腺实质的其他肿块,尽管有时候受限于病人因素如肠道气体。

脏器外动脉瘤与GDAA和PDAA的相关性不高,因此,没有必要筛查腹腔外同时存在的其他动脉瘤。

众所周知,GDAA和PDAA的介入治疗和动脉瘤再灌注的远期并发症有关,尽管还没有研究评估弹簧圈栓塞治疗GDAA和PDAA的复发率,脏器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复发率在9-15%的病人上发生。这可能与填塞不全,远期弹簧圈压的填压不紧,以及弹簧圈的延迟异移位有关,因此,影像随访很重要。

在栓塞时不透射线物质很有必要,但在随访中可能产生伪影,尽管CTA是最常用的随访工具,某些报道表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受伪影干扰而不能良好决定瘤腔再灌注情况。

最近,三维造影剂增强MRA被证实为安全的,有效的术后随访工具。这项技术在确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并发症上有91%的准确率,而受金属伪影的干扰很小。

由于频繁检查的放射线暴露,促使有些学者推荐超声作为可选择随访工具,造影剂增强超声是一项不太昂贵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已证实可清晰识别弹簧圈间歇和周围血流信号。因此,造影剂增强超声可能是长期随访的最佳选择。

最后,DSA是评价动脉瘤腔再灌注的金标准,但这通常用于增大的瘤腔需要再次介入干预时使用。

影像随访的频度并没有明确,在完全填塞,血栓形成的动脉瘤术后首次复查很少有再通情况发GD生。因此,栓塞术后长期随访并不合理。由于GDAA和PDAA与腹腔其它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不高,所以对腹腔脏器是否有新发动脉瘤的随访价值也没有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y/4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