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南部的南石头街,总人口超过10万,基层的医疗卫生水平是他们健康与幸福的重要保障。年至今,广州医院承办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成为附二院的“西院区”。
3年时光里,点滴努力看得见~
就让小依带你去一探究竟
小伙伴有你真好~
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年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由附二院承办的海珠区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光荣上榜。这意味着经过三年的努力,凭借“紧密型医联体”发展模式,医院积极参与“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疗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
医疗能力提升upupup~
双方通过“紧密型医联体”落实合作机制,以保证中心与附二院本部医疗质量的同质化,使中心在资源配置、医疗管理、双向转诊等方面,做到规范化、流程化。
中心的中级技术人员晋升副高前必须到院本部急诊和ICU轮值6个月,一线值班医生必须到急诊科轮岗3个月。-年,中心约有12人次到院本部急诊和ICU轮值。在“紧密型医联体”抱团中,这12位医护人员来了一场临床主动思维、团队合作协调、实际救治能力的“洗礼”。
“在ICU值班期间曾有一病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感染性休克已经神志不清,血压为0,且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心的胡烈洪医生谈到一次较严重的案例。患者进入ICU后即给予动静脉穿刺实施大量补液、进行血气分析后,明确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即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行血液超滤、积极抗感染等抢救措施后病情好转。
“此类医院则基本无条件进行处理,而我在广医二院能够在实战中锻炼能力。倘若以后在基层遇到相关病例,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胡烈洪说。
另一位到附二院轮值的医生蔡光云说,某天在急诊外科值班,有一位78岁的男性腹痛患者。他通过询问病史及查体,基本排除消化道疾病可能,高度怀疑腹主动脉瘤破裂。“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完善相关检查后证实为腹主动脉瘤破裂。转运过程中患者已出现休克表现,在急诊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科室通力合作下,患者得以脱险。”蔡医生说,“急诊科严谨、高效,团队紧密合作,医疗质量得到保障”。
同时,护理质量由院本部护理部垂直进行质量监控,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有一名院本部副高以上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和智囊,检验、放射、超声等医技科室由院本部相应科室直接进行技术质控。这些体制化的运作有效地保证了南石头中心与院本部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中心高度融入附二院,在资源配置上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提升运营效率;院本部引导专家进社区、引导技术进社区、引导资源进社区,推动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居民在家门医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开展查房及义诊
双向转诊“搭通天地线”
双向转诊通道的建立,使患者在治疗的及时性或延续性上明显获益,生命保障更加坚实了!年,中心与院本部实行双向转诊住院患者人,医院的前列。
中心以内网形式接入广医二院本部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开通使用了远程影像PACS系统、远程检验LIS系统、远程临床会诊系统。
制定住院患者转诊辅检的流程,提供医联体内接诊和下转病人的专窗服务。凡在中心住院患者需要做CT、MRI、心脏彩超、内镜等一系列检查可直接由中心医师开单并传真至院本部服务台预约,极大减少了患者等候的时间,方便中心医师及时判断病情。
中心与院本部搭通“天地线”和构成“绿色通道”,密切配合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今年一月某日,南石头中心综合病区患者李某某。入院诊断为脑膜瘤术后并感染,在院期间突发血压下降,考虑为感染性休克。限于中心药物配备、抢救设备有限,且不能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针对性处理较困难。通过“双向转诊”通道,患者及时进入院本部ICU接受治疗,目前病情已好转,生命体征已平稳,并且拟于近期转回中心住院部进行康复治疗。
远程会诊
教学科研“比翼齐飞”
不仅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中心也是广州医科大学的社区卫生实践基地哦~是全科医学研究生、临床医学本科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实习的教学任务担当~
中心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通过参与社区的具体服务工作,熟悉和掌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活动、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的建设和管理、社区全科医疗特色服务和诊疗活动、使学生了解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等等,N种“武艺”一个都不能少,全部为在此学习、培训的医学生通通放送~
小依也要来学习!
中心充分发挥院本部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神经医学研究所的优质医疗资源,开展了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结合系统建设的研究。
特色就是侧重于“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每年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更多是针对已知单一因素采取被动的干预模式,缺乏结合实际因素、系统综合的管理模式,社区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参与率低,居民获益受限。
为此,中心通过高层次的研究课题资助,开展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结合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中心拟利用新媒体调查居民一般情况,利用数字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建立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数据库,模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真实世界”体系,聚类分析每种危险因素,筛选出亚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分群分类及早指导干预,定期随访。
中心通过该项目并且优化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模式,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降低本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资料来源
医院西院区
文字
江涛梁凯涛
责任编辑
梁凯涛詹泳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