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湘雅84岁老教授捐献遗体,用一生实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病理可以用的话,就给病理;

病理如果觉得不好用的话,留给解剖;

解剖也觉得不好用的话,

我的骨骼还好,

至少还可以做个骨骼标本。”

——谢长松

谢教授在签订遗体捐献协议

用一生实践自己的从医誓言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这是每一个医学生进入专业之初的誓词,谢长松用一生实践这个誓言,把 的身躯都捐献给医学事业。

11月19日20时10分,寄生虫学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前院长谢长松与世长辞,享年84岁。他的 心愿是要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再尽一份力。

在实验室工作的谢教授

谢长松教授祖籍湖南新邵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系退休教授。年出生于天津,年后成长于湘雅(其父亲在湘雅工作),年毕业于长沙市雅礼中学,年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寄生虫学教研室工作,年退休。但他退而不休,一直坚守医学科研教学岗位,直至今年病重住院。

他曾是三尺讲台上闪光的存在

谢长松教授潜心研究医学教学法与基础医学教学改革,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他的课堂教学不仅深受学生欢迎和高度赞赏,而且使本科室的中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不少老师曾得到了他手把手的传教和热心培养。

年轻时的谢教授

“接我到教研室的是谢老师,教我冲洗相片的是谢教授,谢院长大公无私、为人谦和、爱好广泛、做人低调,一心想着他人,深深地爱着湘雅,我们要永远怀念他、学习他。”谢长松的同事、湘雅医学院上届副院长、医学寄生虫学系退休教授舒衡平说。

谢教授与学生交流

用亲身经历诠释生命的意义

谢长松教授善为人师,但他教给学生、后辈们的绝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早在年,他便出现了心肌梗塞的症状,从此开始,病魔一直紧跟在他身边。心脏停搏、腹主动脉瘤、双侧髂总动脉瘤、双侧髂内动脉瘤、舌癌、肺癌、前列腺癌、尿*症……三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手术已是难以计数,每一次他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病痛的折磨,但他仍顽强地抵御病魔,对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

“越活越有意思,因为生活真的很美好,尤其是你与困难抗衡的时候。”这是谢长松教授年对两位本科生说的,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何为生命的意义。

谢教授在作报告

由于常年处于医学环境中,谢长松教授深知解剖课的大体来之不易,对于成长中的医学生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于年8月18日签署遗体捐献协议,而且考量非常周到,不论是接受解剖还是做成病理标本,于他而言这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截至目前,湘雅医学院今年已收到62例人体标本。恩格斯曾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形态学实验中心主任潘爱华介绍:“大体老师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医学是实践的医学,任何一位临床医生都要了解人体结构,尤其是外科医生,没有解剖过如何上手术台?但缺少人体标本一直是我们医学教育面临的难题。一般情况,一具大体老师供8-12名学生解剖,只能使用一次,过后只能用来观摩。所以我们的大体老师一直处于缺少状态,每年都重金求购,但还是很难满足需求。”

年轻时的谢教授

站得多高,望得就有多远。

湘雅,是谢长松教授站过的山头,

成了他永远停留的地方。

他化作山峰上一抔土,

继续滋润这儿的一草一木。

谢长松教授曾经教诲过的学生们,

已经带着他给予的养料向阳生长。

未来还有更多的湘雅人在他的帮助下启航。

没有病痛,

祝谢长松教授一路走好。

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文案/徐子超

资料来源/东方网、

湖南频道、中南大学新闻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封面/刘思辰

编辑/朱添睿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s/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