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Medianarcuateligamentsyndrome,MALS),亦称膈脚中脚压迫综合征、腹腔干受压综合征、Dunbar综合征,是中弓韧带或膈肌脚以及神经组织等压迫腹腔干动脉致血流受限、相应脏器血供减少,从而引起餐后腹痛、呼气相增强的上腹部杂音、影像上腹腔动脉狭窄75%的一组症候群,是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之一。
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是临床上罕见的肠系膜血管病变,也是腹痛患者必须除外的病因之一。
一、临床特点:
1.瘦长体型的女性多见,好发年龄20-40岁
2.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与饮食有关的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以钝痛为主,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胸膝位明显,偶有上腹部血管杂音(深呼吸明显)。
图示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患者中弓韧带位于腹腔干动脉前方,腹腔干受压,正常情况中弓韧带位于腹腔干动脉上方
二、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
可通过血流速测定,鉴别动脉硬化患者的腹腔干动脉压迫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在年轻和瘦小患者中准确性高。
2.CT血管扫描
能证实腹腔干动脉狭窄及其近侧扩张,甚至扩大的侧支血管。
3.动脉造影
腹腔干动脉压迫综合征确诊依靠动脉造影。
三、超声诊断:
诊断中弓韧带综合征是一种排除诊断,应首先排除腹痛的其他常见疾病后才可以做出诊断。
超声显示腹腔干有压痕或钩状表现,这种表现有助于区别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如果吸气时,腹腔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下降,呼气时流速又明显加快(cm/sec),应考虑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
四、鉴别诊断
需与腹主动脉瘤鉴别,腹主动脉瘤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主要发生于肾动脉分支以下,常呈梭状扩大,破裂前常无明显症状。
(编者后记:部分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