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医精诚”作了最完美的演绎。他怀着一颗救人济世的热忱之心,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无比热爱的医学事业,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求真务实态度,为无数病患撑起生命的绿荫;他用执着无悔的奉献精神,在医学道路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华美乐章。他,就是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刘隆熙。
对医学孜孜不倦追求刘隆熙生于年,年考入本科,毕业后即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年一心想为家乡神经外科做贡献的刘隆熙来到当时医院(现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医院时,神经外科处在发展初期,技术和人才匮乏。出于对医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刘隆熙决定继续深造学习。成为上海医院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在当时科室人员不足、危重患者集中、医疗任务繁重的条件下,他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连轴转进行手术、抢救患者。
神经外科手术中引发脑出血的80%是脑动脉瘤,这种病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目前医学界对动脉瘤手术普遍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行传统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夹闭;二是不开颅、X射线下通过血管对患处进行栓塞。为让患者有多个治疗方法可选,据不同病情制定最合理治疗方案,刘隆熙决定“两栖”发展。
做“两栖”排雷专家神经外科医生是所有医生中培养周期最长的,一般需7年左右,要想精通两门技术,必须通过加倍的时间、体力、精力付出。上世纪90年代,能熟练掌握“两栖”技术的神经外科专家,在全国屈指可数。刘隆熙在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同时,钻研神经介入手术,每次外出学习,都主动要求观摩相关手术操作,对比自己的操作方式改进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刘隆熙在青岛市内最早独立进行支架辅助治疗复杂脑动脉瘤等,按照患者病情和家庭情况,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得到众多患者及同行高度认可。
同时,他在国内较早地进行了血管内介入和开颅夹闭术的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神经外科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诊治流程,建立高效、安全的规范化治疗模式。
精湛医术挽救患者生命今年,科室收治了一名重病患者,血管造影后确诊为脑动脉瘤。棘手问题随之而来,患者血管高度敏感,极易机制痉挛,血管敏感是介入术一大难题,增加了手术风险。经过和患者家属商议,刘隆熙决定先行介入治疗。
手术非常顺利,但术后检查时又发现新病情。CT检查发现,这名患者侧脑室内出血,刘隆熙再次对患者行脑室引流微创术。治疗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通过刘隆熙和团队的不懈努力,这名重症患者终于治愈出院。
传授技艺他毫无保留工作中,刘隆熙注重科研教学,注重梯队建设和团队整体素质的培养。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将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对学生全部倾囊相授,通过培训、查房和手术,一点一滴为他们灌输诊疗心得及手术技巧。
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要求专业人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临床技能。很多学生实战经验不足,临床带教过程中,刘隆熙耐心细致地边讲边操作,鼓励学生多提问,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他要求科室内老医生发扬传帮带传统,毫无保留地把手术技能传授给年轻医师,使科室整体业务能力飞跃式提升,练就了一支技术和质量过硬的团队。鼓励医生开阔眼界,每年为科室医生争取去美国、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及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进修的机会。
人物档案刘隆熙,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院和潍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主办《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中西医结合脑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编委、任青岛市保健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厅评审委员;被青岛市总工会授予青岛市“工人先锋”荣誉称号;获“第四届青岛市著名好医生”称号;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医学科技奖等,参与承担国家十二五课题“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时机和优化方案研究”,并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承担山东省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支持项目。
坐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