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不好,从头伤到脚关于血管养护你需要

血管

作为人体营养输送的管道遍布全身

一旦出现问题

会诱发各种疾病,危及生命

今天就来聊聊血管养护这件大事

血管不好,从头伤到脚

头部——影响认知

大脑作为人体的“总司令部”,若是脑部血管生病了,思维和行动也会跟着失灵,甚至诱发认知障碍,也就是“血管性痴呆”。

当脑袋里的大动脉血管壁上淤积斑块,若血压突然升高,斑块就会被刺激脱落,冲向细小动脉,导致脑梗死。同时,血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老化”,个别地方还会产生“鼓包”(微小的动脉瘤),一旦破裂,就是脑出血。

颈部——诱发卒中

颈动脉是流向大脑的血液通道,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缺血和脑卒中的“罪魁祸首”。临床上,80%的患者都是由于颈动脉硬化(斑块增大)导致颈动脉狭窄,血液流通不畅,使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血液,引发脑缺血;颈动脉斑块若生长不均匀,而碎裂产生碎屑,就会导致脑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都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如生活中经常出现头晕、发呆、无力,白天思维不清、昏昏沉沉,晚上失眠等症状,医院做个颈动脉的超声波检查,及时预防和治疗。

胸部——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心脏向全身输送动脉血的总通道,也是人体最粗的血管,有内、中、外三层膜,正常情况它们紧贴在一起,共同承受血流压力。若内膜出现裂口或溃疡,血液冲击便会沿着这个“缺口”进一步撕扯扩张,导致三层膜分离,形成主动脉夹层。若不及时处理,外膜将单独承受血压,随时会发生致命性破裂,动脉血会直接涌入胸腔、腹腔甚至心包,造成大脑和内脏短时间内供血不足,出现失血性休克,几秒之内就会死亡。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首要危险因素,此外,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斑块的老人、孕妇及有主动脉夹层家族史都是高危人群。若出现“撕心裂肺”的疼痛,且持续时间长,并感觉疼痛延伸到了前胸、后背甚至腹部,应及时就医。

腹部——主动脉瘤

提到血管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风、心脏病,但对腹主动脉瘤却很陌生。其实,人体最大的主动脉血管,往上走可达到颈部、往下走则可延伸到腹部。腹主动脉源源不断地把从心脏泵出的动脉血,通过其分支血管输送到全身,就像树干和树枝一样。当主动脉膨胀越来越薄时,血管像一个被撑大的气球,最终形成主动脉瘤。一旦破裂,会使体内大量失血,导致猝死。

主动脉瘤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若感到腰背部或腹部呈撕裂感、刀割样等胀痛不适,并伴血压异常升高,则须警惕。此外,建议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烟龄10年以上,有外周动脉瘤病史者,尽量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

腿部——深静脉血栓

由于深静脉血栓堵住后血液回流不畅,侧腿就会肿起,还会出现压痛和发热感,就像是被小火从里往外烘烤一样。若对侧没血栓,或血栓不像另一侧那么严重,则会形成不对称下肢肿胀。更严重的是,若深静脉血栓迁移至肺部,会形成有潜在致命威胁的肺栓塞,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

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重要危险因素。司机、IT工作者、教师、售货员等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一旦出现腿部,尤其踝关节和足部有肿胀感、疼痛或压痛、腿部发红、腿部皮肤温度上升、有浅静脉扩张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五大毒素让血管“长垢”

毒物一:黏稠的“脂肪”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被称为“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但“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过量,就会使血液变稠,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让血管通道变窄,血流受阻,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1/3胆固醇从食物中获得,高胆固醇和暴饮暴食、动物性食物(肉类、动物内脏等)摄入过多有很大关系。降血脂,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多蒸煮,少油炸;多用鱼肉代替畜肉和禽肉;还要适量吃些被称为“血管清道夫”的食物,比如山楂、燕麦、大豆、金橘、红薯、大蒜、洋葱等。

毒物二:烟草化学物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管,干扰血液中的脂肪代谢。如果把血管比作轮胎,不仅有外胎还有内胎,覆盖在血管内侧的内胎在医学上称为“血管内皮”,能帮助血管保持弹性,而尼古丁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破坏。

被动吸二手烟也对血管有类似伤害,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应主动戒烟。

毒物三:甜甜的糖分

糖尿病和血管病是“难兄难弟”,血糖水平增高,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增加患脑卒中风险。

米饭、馒头等主食经人体消化后,淀粉会转化为糖进入血液,如果还额外吃很多糖,摄入的糖分就会超标。建议少吃甜食,尤其是碳酸饮料、冰淇淋等。

毒物四:错乱的激素

熬夜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熬夜会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

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风险比常人高一倍。因此一定要养成作息规律,每晚11点前睡觉,每日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毒物五:口腔细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调查研究发现,牙周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常人的2.7倍!平日刷牙方法不对、次数太少会让食物残渣沉积在牙齿周围,形成牙菌斑和牙石,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进入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硬化,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因此一定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s/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