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的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尤其是65岁以上,男女之比为10:,导致腹主动脉瘤的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动脉中层囊性变性、梅毒、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其他少见原因。腹主动脉瘤的高发原因归纳为: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高血压、高(血液)粘度、高年龄、高(精神)压力、运动减少。此外,吸烟、高血压、高龄等都是腹主动脉瘤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很多常见疾病也是腹主动脉瘤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会促进动脉壁的硬化,更容易发生扩张;糖尿病会降低动脉壁组织的修复重建能力,难以抵抗各种治病因子的攻击。

老李来自阜城农村,50岁出头的他不仅是个“老烟枪”而且常年患有高血压,但他从不在乎,就算高压到了/mmHg,也照样该干嘛干嘛。一个多月前正值农忙,老李下地干活,又挖坑又培土,很是卖了把子力气。晚上回到家,腰就疼得直不起来了。

老李咬着牙回了家,按照腰突又治了几天,仍不见好转。

疼痛最终压垮了他,老李天天躺在床上与疼痛作战,已经不能下地了。家人们赶紧带着老李于4月5日下午4时左右医院骨科“治腰疼”。

入院后,疼痛异常的老李便在医生的安排下做了腰腹部CT检查。CT结果一出来,在场的医生都倒吸一口凉气——片子里不仅照出了腰椎间盘突出,更照出一个“大炸弹”——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是人体的一条主要的“干线”,负责人体腹部和下肢的主要血液供应,是人体的生命线。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的局部或普遍扩张,如果腹主动脉瘤靠近后腰脊柱部位,因此通常的反应是腰部剧烈疼痛。也就是说,这个动脉瘤才是引起老李剧痛的元凶。

骨科医生医院介入血管科医生前往会诊。介入血管科王继光医生看着CT片子不禁眉头紧锁——一般认为,腹主动脉瘤直径接近5cm,或半年内增加5~7mm,即有较大破裂风险。腹主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动脉血高压喷射,可以迅速导致死亡。老李身上的瘤体不仅超过5cm,而且瘤体边缘已经有明显的血液渗出,呈现先兆破裂。换句话讲,这个“大炸弹”的导线已经点燃了,分分钟都可能爆炸要人命!

因为病情严重,老李随时可能由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这就要求医生与患者沟通、向家属交代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准备手术器械、安排手术流程等等工作都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且老李的病情使他没办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CTA(血管造影)检查,介入血管科付广印主任带领的外周血管介入团队只能根据之前的CT影像进行分析和研判,评估病情,并迅速准备相关手术耗材。

在之前的CT影像上介入血管科外周血管介入团队除了发现老李的腹主动脉上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外还隐约发现其右侧髂总动脉上还有一个动脉瘤!为了防止术后内漏,确保手术效果,手术方案紧急修订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右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术中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

此次手术的复杂程度为同类型手术中较高级别。在手术中,外周血管介入团队王继光、杨彦林、孙建铭三位医生采用微创技术,在老李的两侧腹股沟股动脉处各开了两个小孔,利用介入技术在老李的腹主动脉腔内和右侧髂内动脉腔内植入了“两条腿”的覆膜支架。

在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手术共进行了四个多小时,术后CTA显示支架形态良好,各分支血管显影良好,未见造影剂外漏。第二天凌晨三时许,老李被推出手术室。

介入血管科付广印主任介绍,相对于创伤大恢复慢的开腹人工血管替换手术,微创的覆膜支架腔内治疗术具有明显优势。“该手术无需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次日即可下床。鉴于其无可比拟的微创优势,介入治疗有逐渐取代开腹手术的趋势。”

付广印主任表示,医院介入血管科近几年在微创介入手术方面发展迅速,科室多位中青年骨干医生能胜任这项复杂的手术,自五年前的首例至今,团队已成功完成十余例同类型手术,技术力量和手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地位。

术后第二天,老李意识清醒,感觉腰腹痛明显好转,术后10天,腹痛消失,双侧腹股沟区小切口拆线,于并于4月20日顺利出院。

来源:衡水医学之声作者:猫大美

编辑:小A

审核:医者君投稿邮箱:hengshuiyiliaoquan

16.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s/4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