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但有些问题,几十年的老病号也会疏忽;看起来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会被心梗盯上。
医院最近收治了一位24岁心梗病人,小伙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就是血压、血脂高了一点点,怎么就心梗了?
实例:24岁的小伙,突发心梗了
小伙子姓陈,温州人,在杭州工作。
突发心梗送到医院后,医生给他做冠脉造影发现,小陈的左右冠脉都明显扩张,而且明显可以看到血管壁很不光滑,坑坑洼洼,像腊肠一样。
血管稍远端,还有一段特别细,像一线天。心内科童鸿主任医师说,这个位置可能就是当初堵住的地方,用药之后疏通了一点。
小陈告诉医生,两年前自己体检时发现血压、血脂偏高,但只刚刚过了临界值,况且年轻啊,根本没想到要吃药。
教训一:规范用药,及时监测
冬天因为气温、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血压会比夏天高;一些常年服药的病人也会发现,与夏天同样剂量的降压药,秋冬季节效果变差了。
所以,冬天要做好血压监测,每周去测一次。
有两类人要特别注意:1、有高血压,但平时不用药;2、用药,但控制不好的。冬天可能血压一下飙高,就容易出事。
实例:荤素搭配的中式快餐,其实很油腻
小陈一米八五的个子,体重有多斤,躺在床上,肚子松垮垮的。
小陈说,自己是做IT的,工作不算忙,但常常一坐就是一上午,除了偶尔跟同事打打球,几乎不锻炼;而且一个人在杭州,自己不做饭,三餐都是快餐。
了解病史之后,童医生发现,小陈小时候得过川崎病,这是一种小儿心血管疾病,得这种病的孩子,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有些孩子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对血管造成了损伤。
“本身血管条件已经不够好,再加上天天快餐,摄入油脂太多了,所以血管越来越差。”童医生说,现在很多中式快餐,虽然菜品上荤素搭配,但过于油腻,有些快餐店,米饭里头都加油。
教训二:血脂刚过临界值,也要干预
像小陈一样,体检查出血脂偏高的年轻人很多,童医生强烈建议,即使没到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也要干预;如果饮食调整之后,血脂依然高,可以考虑用药物。
血液里血脂含量高,容易黏附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只是时间的问题。
教训三:过年吃饭,别劝人多吃
天寒地冻,血管负荷就大,这时候各种高脂高热量食物轮番上阵,如果再加上酒,高危人群发生意外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日常生活还要留意啥?发生意外如何处理?
1、早上起床慢中求稳
冬天早上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一方面早上气温低,血管容易收缩,另一方面是,突然间体位的变化,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发生体位高血压。
早上起床,记住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坐半分钟,这样可以把风险大大降低。
2、上厕所,别屏气用力
上厕所,哼哧一下太用力,会使血压和腹腔内压力瞬间增高,引起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等问题。
饭后散个步,平时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提高肠道蠕动功能,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如果这些方法不行,建议到肛肠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3、身体和情绪,都要避免“一冷一热”刺激
心脑血管疾病,最怕一冷一热刺激,所以要做好保暖,避免一下子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
比如冬天泡温泉,从室外到室内,要注意温差。华医生说,类似的意外夏天时有发生:浴室洗完澡出来,房间空调打太低,一冷一热,引发中风。
另外,心情也不要忽冷忽热,避免情绪波动。
4、打麻将打牌,多喝水,多站起来走走
过年聚会,不少人喜欢打麻将玩牌,久坐不动,加上冬天喝水相对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
牌瘾再大,也别舍不得喝水、舍不得上厕所的时间。坐着的时候,绷绷脚尖,做踩刹车的动作,让下肢活动起来。
童鸿,心血管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兼职教授,
曾于北京心肺血管研究中心进修心脏病学一年,年赴德国埃森大学心脏中心进修冠心病介入治疗。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
同德官微为您健康加油!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