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记者方壮玮通讯员彭福祥)“感谢中山一院的援疆医生,为我除掉了肚子里3年的‘无声杀手’!”在医院血管外科,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的李军(化名)感激的说道。3年前,李军查出腹主动脉瘤,但一直未接受治疗。今年5月,经中山一院血管外科援疆医生姚陈教授看诊后,建议李军前往广州手术。近日,姚陈教授团队为李军进行腔内修复术,手术40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第3天李军便康复出院了。
巨大腹主动脉瘤
52岁的李军是喀什伽师县的一名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3年前,他在体检中查出的腹主动脉瘤,确诊时瘤体直径只有3厘米,尚无明确的手术指征。而且李军本人没感觉不舒服,便一直没有接受治疗,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今年3月,李军再次体检发现瘤体已增大到5.7厘米,情况不容乐观。
今年5月,中山大学喀什专项教育培训(第二期)在新疆喀什举行,来自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的29名医生干部参与了培训,并在当地开展了医疗援疆大型义诊活动。有广州专家来到喀什,李军便慕名前往就医,接诊他的正是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姚陈教授。
“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没有临床症状,等到出现腹痛、腰痛等表现时,就提示动脉瘤濒临破裂,甚至已经破裂。因此也被称为‘无声杀手’。”姚陈教授告诉李军,腹主动脉瘤主要手术指征有三个:一是瘤体直径5cm,二是瘤体直径每半年增长10mm,三是出现瘤体导致的疼痛、压迫症状、栓塞症状。
详细了解李军的病情后,姚陈教授认为患者动脉瘤直径大、增长速度快,有随时破裂风险,建议尽快接受手术治疗。
腔内修复术排险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李军为治疗耽误工作而犹豫。这时,姚陈教授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传统开放手术长期治疗效果确切,但是腹部切口巨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且发症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差,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腔内修复术。”
姚陈教授介绍,腔内修复术通过在动脉瘤内搭一个支架,使血流不再经过动脉瘤,可以让瘤体慢慢缩小,最后形成血栓,不再危害身体健康。而且这种术式避免了腹部大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住院时间短,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高危因素的病人。自年至今,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病例中,手术死亡率1%。
6月12日,李军来到广州中山一院就诊。入院后由王深明教授,常光其教授和姚陈教授经过仔细研究制定好手术方案。6月17日由姚陈教授主刀为李军行腔内修复术手术仅用时40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李军恢复顺利,第3天便康复出院了。
“腹主动脉瘤破裂与否,治疗结果天壤之别。破裂前可以没什么症状,一旦破裂,90%医院前就已经死亡。”姚陈教授表示,在中山一院,未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成功率高达95%-98%,建议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南方农村报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