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党史ldquo问苍茫大地谁主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fk/mip_9375283.html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年“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和他们的伟大事业

年7月下半月,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校的楼上,忽然新来了“九个临时旅客”。

博文女校,位于上海市白尔路(后称蒲柏路)号(今太仓路号)

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兰,早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黄绍兰曾在黄兴手下工作(没错,就是在年8月1日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第二枪和第三枪的黄兴!)

年,黄绍兰到上海,出任博文女校校长,聘请黄兴夫人徐宗汉为董事长,徐宗汉手下曾有一名个子娇小的秘书,名曰王会悟,因徐宗汉与黄绍兰熟识。王会悟的丈夫名叫李达!

李达(年10月2日-年8月24日),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

黄绍兰刚到上海那年,她另一位在上海的湖北同乡李书城的妻子患肺病去世,李书城的续弦薛文淑后来在博文女校就读。

距离博文女校一站路的位置,是李书城所居“李公馆”,位于望志路号,是一座沿街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

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号)

李书城的弟弟名叫李汉俊!

李汉俊在上海有一位邻居,也是湖北老乡,名叫董必武!

董必武在年6月认识了一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英语部毕业的学生,同是湖北老乡,名叫陈潭秋!

陈谭秋是湖北黄冈人,有一位同乡,也曾是陈谭秋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友,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肄业,其名包道亨,又名包晦生、包一德、包一字,后来改名包惠僧!

年,包惠僧所在的北京大学冲到了“五四”运动的第一线,在“一线”摇旗呐喊的一位北大学生甚是引人注目,他的名字叫张国焘!

“五四”运动中,一位身材瘦小的17岁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爬到同学匡互生的背上,钻进了曹汝霖的住宅,打开了曹宅大门,学生们一拥而入制造了“五四”运动的标志性事件——“火烧赵家楼”,那位17岁的哲学系学生名叫刘仁静!

“五四”运动期间,另一位北京大学学生对学生运动却不感兴趣,只在图书管里读书,“养心性、寡交游”“不管闲事、专管读书”,他名叫陈公博!

年3月,一位在北京大学任职3个月的“图书管理员”决意离开北京,经上海南下到达长沙,并在长沙响应“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了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这位“史上最强图书管理员”名叫毛泽东!

毛泽东之所以能迅速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离不开年他与另外一名湖南老乡所成立“新民学会”的班底,成立“新民学会”时,这位老乡已经42岁“不惑之年”,毅然以文人之躯深入斗争一线,他的名字叫何叔衡!

毛泽东在长沙响应“五四”运动的同时,山东济南的两位学生也站到了斗争前列,并组织了山东省的学生运动,他们的名字叫邓恩铭、王尽美!

毛泽东是湖南湘潭人,与刚才提到的李达(湖南零陵人)、何叔衡是老乡,同为湖南老乡的还有一人名叫周佛海(湖南沅陵人),“五四”运动发起时尚在日本留学!

正值暑假,博文女校空着,当博文女校的校长黄绍兰听王会悟说“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要借此住宿,便一口答应下来——不仅因为黄绍兰和李汉俊、李达的亲密友谊,而且黄绍兰的丈夫黄侃也是北大的教授。

“北大暑假旅行团”15名成员

暑期的博文女校寂静得很,除了操着湖南口音、湖北口音、北京口音的旅客,只有一位对客人之事漠不关心的厨役。

年7月,“北大暑假旅行团”的“九个临时旅客”——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包惠僧——入住博文女校。

“旅行团”还有几位同行人,虽然同行,却未入住博文女校“招待所”,他们是李汉俊(住望志路号“李公馆”)、李达(住上海自己家中)、张国焘(在上海另有住处)、陈公博(带着新婚燕尔的太太同来上海,住大东旅社)。

除此,“旅行团”还有两位外国友人参加,分别是荷兰人斯内夫利特(在中国常用名字——马林)和俄国人尼科尔斯基。

年7月22日夜晚,“旅行团”15人相聚博文女校楼上,宣布“旅行”开始,并选举张国焘为“团长”。

“北大暑假旅行团”刚成团时,并没料想到会需要“导游”。直到7月30日晚,“旅行团”在望志路号“李公馆”相聚时,一位“穿灰色竹布长褂”的不速之客突然闯入。

在“临时导游”王会悟(李达妻子)的带领下,旅行团一行11人去往嘉兴南湖,在一艘飘摇的画舫上结束了“旅程”,马林、尼科尔斯基、李汉俊、陈公博未能同往嘉兴。

15名代表在望志路号“李公馆”

有关这次“旅行”的三组数据:

(1)成员中,最为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为年轻的刘仁静19岁;30岁以下的有10位,占成员总数的2/3;平均年龄28岁,正巧等于当时毛泽东的年龄!

(2)13位中国籍成员中,湖北籍5位(董必武、李汉俊、包惠僧、陈谭秋、刘仁静),湖南籍4位(何叔衡、李达、毛泽东、周佛海),“两湖”相加占9位!

(3)13位中国籍成员中,北京大学正式学生3位(陈公博、张国焘、刘仁静),北大肄业生1位(包惠僧),北大工作人员1位——毛泽东!另外,发起人李大钊、陈独秀都是北大教授!

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

没错!年7月入住博文女校的“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就是中共“一大”的15位代表!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围坐在“李公馆”大餐桌四周,并转战嘉兴南湖画舫,完成了划时代意义的会商!

纵观15位代表的人生之旅:

年7月,时任中共山东省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的王尽美积劳成疾,吐血而亡。

年12月,受陈独秀排挤脱党的李汉俊,被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枪杀。

年4月,邓恩铭和中共山东省委的一批负责人被“国民政府”济南市公安局逮捕关押两年多,期间,先后组织2次越狱、送7位同志脱险,并于年清明节被枪杀。

年4月,何叔衡在同瞿秋白、张亮(项英的妻子)、邓子恢、周月林转移香港过程中,被驻守上杭县濯田区水口镇的国民党保安团枪杀。

年4月,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马林倒在德国法西斯枪口下。

年9月,在新疆工作的陈谭秋,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派人用麻绳秘密勒死,同一个夜晚被绳索活活勒死的还有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

年6月,先投身国民党,后与汪精卫叛国投敌,并成为汪精卫死后的头号汉奸,最后又欲投靠蒋介石政权的陈公博,被江苏高等法院公审判处死刑,并被执行枪决。

年2月,精于政治投机,与陈公博齐名的大汉奸周佛海,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

年8月,被林彪点名批斗的李达,被批斗摧残致死。年,李达平反昭雪。

年4月,“一大”代表中,唯一与毛泽东携手成为中共领袖的董必武,因肝癌不治,与世长辞。

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成熟的领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人——毛泽东因病与世长辞。

年7月,脱党后又重新入党的包惠僧,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大量失血死亡。

年12月,公开声明脱党加入国民党,之后逃亡台北、香港、加拿大多伦多的张国焘,在多伦多的免费养老院,深夜塌上翻身时,毛毯掉在地上,无力捡起,冻死在病床上。

年8月,脱离中共,以“托洛茨基代表”身份加入托派,后又被托派组织开除的刘仁静,因一场意外车祸事故在北京丧生。

鲁迅(年9月25日—年10月19日),男,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年3月,上海《萌芽》月刊第1卷第3期曾刊载鲁迅的一篇杂文《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文章一开头,鲁迅便写道:倘说,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这言论,初看固然是很正当、彻底似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难题,是空洞的高谈……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用鲁迅的这段话来形容那张大餐桌周围的十五位代表后来行进的轨迹,是最恰当不过的。这十五个人当初从天南地北走向李公馆的大餐桌,确是出于对马克思学说、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为着建立中国共产党,走在一起的。不论他们后来怎么样,应当说,当他们走进“李公馆”的时候,当他们参加建立在当时“非法的”秘密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是冒着密探追捕的危险,是追求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

毛泽东(左一)(年12月26日—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然而,在离开那张大餐桌之后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行进中,有人继续奋进,“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人是变化着的。退伍、落荒、颓唐、叛变是后来出现的。大可不必因后来如此,去否定这些人当年曾经有过的贡献(虽然贡献有大有小);也不必因后来如此,而大为迷惑:这些人怎么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

当然,最为可贵的是一直向前、向前、向前的人。

人在前进途中,抛头颅,洒热血,为着“共产主义真理”;也有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领导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

谁都希望直路通天。然而,历史的道路总是曲曲弯弯,九曲十八弯。曲管曲,弯管弯,一江春水依然向东流。江水,在曲曲弯弯中向东流。这便是历史:一方面,历史的发展趋势无可阻挡;另一方面,又无可避免“左”拐右弯。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成今日世界第一大党,这一发展过程,不过八十多年。这种从小到大的发展总趋势,无可阻挡。然而,纵观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时而“左”,时而右,又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党内斗争。

大致来说,在年前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主要是发生陈独秀的右倾;此后反了右倾,却转为瞿秋白、李立三、博古、王明的“左”倾。直至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舵手,才正确把握了航向。

有钢必有渣。炼钢与除渣是同时进行的。前进者与退伍者、落荒者、颓唐者以至叛变者并存!

追溯那十五位代表在离开“李公馆”大餐桌之后的足迹,会给人以一种特殊的启示:自始至终在共产主义之路上前进,并不那么容易。

年“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和他们的伟大事业,必将载入史册,永垂不朽。同时被刻入的,还有一句名言: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罢叶永烈《红色的起点》,并缅怀叶永烈先生,摘录书中精华以成此文。)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hl/8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