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期间先流连在中华书局,购得诗词精要等闲书之外,又在海淀图书城买到了重症及其他专业的书籍数本,细细读来,收获颇丰。
今天就先介绍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刘鲁沂//李小丽//田行瀚主编的《危重症病例剖析》。简单查了一下,刘老师来自请青医院。
书很厚,近页,出版于年10月。不过蛮奇怪的是在当当网上还没有读者对本书进行评价。可能大家都去读大牌写的书了,对其他作者的书籍关心不多;也可能都去下载外文图书,对国内作者书压根不理不睬;又或者一直是别人替你写文章,自己早就不看书了......
全书共八篇,分别为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神经......内分泌以及脓毒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从写作体例上讲,每篇对系统内的每一种疾病逐节先按照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理论概述——所依理论知识基本都是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应该说是与时俱进的;随后提出病例,再就病例进行“病例剖析”,病例剖析中还包括对病例治疗抢救所用的临床技术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等进行介绍。以开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急性心功能不全为例,作者先在第一个急性心梗致急性心衰的病例中介绍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又在第二个肠穿孔、感染性休克并发应激性心肌病中介绍了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又比如在呼吸系统的急性呼吸衰竭中,作者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致重度ARDS15例的病例,并重点介绍了机械通气中的APRV-Biphasic的通气模式......
应该说这种先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写作方法是非常符合认识论的规律的,尤其是以病例分析为切入点非常重要,因此从大的方面讲应该是成功了一大半。这几年来业内纷纷扰扰的围着进展、机制、概念....这么多年,真正看水平,见悟性的实战反而介绍不多,不客气的说基本都是零星在业内大会(甚至药品推广会上偶露峥嵘)或者杂志一隅扫到,对于广大临床一线的同志们而言,能够直接指导治疗,并从治疗中增加对疾病本质以及具体治疗手段的认识是他们,当然也是我本人最为渴求的。
而实际上,基于实战性的病例心得,确实不是看过几本书,翻译几篇文章,会过几次诊就能自行产生的。如此看来,能够积累这么多的涉及多系统的典型病例,配合教科书般的介绍,并分享随之产生的系统思考与分析,应该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专心的专家与团队的用心之处。有趣的是全书唯一的介绍了疾病没有介绍病例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危像——作者是这么介绍的——我们临床未见典型病例,遂未附病例——是不是很老实?
我大约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全书,并在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了笔记,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复习。例如心脏压塞三联征,胆道出血三联征,Wernick脑病三联、四联症,以及Mendelson综合征等等,同时也对气道大出血、血滤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HIT)...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这么说,这是我认为近2年内我读过的,仅次于科技文献出版社石汉文和佟飞的《急诊科主任查房》病例读本——当然这里还是要说,佟飞的这本书也是我读过的最为过瘾的重症临床病例介绍。
这里也不是说《危重症病例剖析》毫无瑕疵,比如对重症哮喘的介绍中对于哮喘粘液栓的就根本没有提及,尤其作者已经提及“寂静肺”而忽略粘液栓有点稍微遗憾,而且哮喘患者死因中粘液栓的形成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还比如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ARDS2例报道中,均以无创通气2天即告治疗成功,这有点不可思议支出,要知道ARDS的最关键的特点就是由一系列肺内或肺外因素导致的难治性低氧血症,能用无创通气搞定的我看就不是ARDS!患者之所以出现氧合指数也能达标完全是拜动脉瘤破裂所赐,而肺部表现压根就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按照ARDS的规律发展,因此不能说这样的患者是ARDS,而只是一过性的低氧血症而已。
此外,我也对全书各章节未标注该章节作者表示不可理解。
好了,开卷有益,本书推荐购买,书中内容辩证吸收,祝大家在读书和思考中中享受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