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14时至15时,针对如何科学管理高血压的话题,花果园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家庭医生马丽值守贵阳晚报“专家坐诊”健康热线时表示,高血压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高血压初期,机体不一定有明显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因此该病常被患者忽略。如果病变持续发展,后期则可能发生内脏器官循环不良的变化,主要累及心、脑、肾三大脏器。
马丽说,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在患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表现是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仅仅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休息后即恢复正常。
目前,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25.2%。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年,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突破3.3亿。就本地而言,由于贵州人口味重,喜欢吃腌制食品、顿顿离不开“蘸水”等高盐饮食习惯,贵州的高血压发病率略高于全国水平。
马丽表示,长期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会影响患者寿命,如果高血压患者长期不控制血压,会引起对心、脑、肾、眼等靶器官的损害。在心脏方面,会使心脏肥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在颅脑方面,会引起脑动脉硬化、脑微动脉瘤,如果血压波动太大,会出现脑梗死或急性脑出血。在肾脏方面,会使肾小球囊内压增高,使肾小球纤维化、萎缩,导致肾功能衰竭。在眼睛方面,会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长期视网膜小动脉硬化会引起视力下降,严重者会导致失明。
此外,马丽指出,长期处于紧张、激动、焦虑等精神状态中的体力劳动者群体易患高血压;同时,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如果家族中曾经有人患有高血压,那么家族中其他人患上高血压的几率会有所提高;并且,高血压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据统计,在40岁以上年龄段,患高血压的人最多。
马丽还提到,如果经常进食盐分过高、酒精含量过高、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物也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继而诱发高血压。另外,长期服用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药物,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如果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提高。
医生建议
不必紧张高血压可防可控
很多人因为高血压带来的多种并发症感到十分恐惧,从而精神紧张。实际上,这样的心理更容易影响病情。马丽建议,其实不必过分紧张,高血压可防可控。可以从改变饮食习惯、调整生活作息等方面对高血压进行防治,以减少该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在日常饮食习惯中,应该注意戒烟、戒酒,合理膳食,提倡低盐、低脂肪、低热量的饮食习惯,并根据年龄和体质适度运动。
吸烟、喝酒都会使血压升高。长时间吸烟,还会使器官终端进行供血的小动脉发生持续性的收缩、硬化、血管腔还会出现变窄,慢慢地就会形成高血压。
此外,高血压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心情刺激会使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耳鸣以及失眠、尿少、浮肿的情况后,一定要尽早测量自己的血压。正常情况下收缩压为9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因为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所以他们的血压会稍高一些,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判断。
医院治疗高血压的贴心小帮手
马丽医生表示,医院对疾病本身的药物控制、并发症的发现及治疗更加侧重,但主要是等着病人找上门,属于被动式医疗服务。针对高血压,医院的侧重点是如何发现及管理高血压患者,对包括35岁首诊测血压、结合卫生平台及社区人员体检新检出血压异常者、肥胖、代谢综合症患者、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在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健康指导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对个案进行分类干预,以及提供药物治疗意见。
同时,医院更多是采取走出去、面对面的方法,呈现出更细致、更丰富的主动式指导服务。
马丽表示,在病情稳定期时,患者可以每周测2-3天血压,每天3次为宜,分别是早晨、午睡后及晚睡前,每次测量最好两个手臂都进行测量。同时,应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也常选用电子血压计。另外,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最好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胱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针对正确的测压步骤,马丽说,患者坐下后,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同时,充气压迫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服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
很多40-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对此,马丽解释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就目前遇到过的医疗病例来说,高血压的患者必须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服用降压药物,一般都能够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目前医生开的一些降压的药物安全性都比较高,副作用都比较小,都是可以长期服用,基本上不会产生耐药性。
此外,还有一些说法认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马丽也指出,该观念也是错误的。如果血压降得太快,对人体有一定危害。降压如果过快或者速度、幅度过快会让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头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会出现相对的靶组织,例如大脑灌注不足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极度的脑供血不全,甚至会出现脑血栓形成引起急性脑梗死
专家简介
马丽,女,36岁,医学硕士。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年至年就职于医院,包括内、外、神经、院前急救等;年至年就读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至年就职医院;年进行全科转岗,取得全科医师证;年至今就职于花果园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任全科医师、家庭医生。现在每周二到周六,全天在花果园花果园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互动问答
降压药长期不起作用考虑换药
读者问:我外公77岁,有高血压。每天坚持吃降压药,但是血压监测结果一直不好,有时候高压甚至会到,没有其他疾病,目前他除了吃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马丽答:针对吃降压药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血压的问题,需要具体查看患者平时吃的药物种类。根据描述,老人吃了10多年的药,但血压一直控制不好,或许是因为降压药物不太适合老人的体质。我们的降压药分为5大类,建议患者携带医院,根据医生的诊断,对药品进行调整。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证老人的睡眠充足,清淡饮食,尽量戒烟戒酒,如此可有效控制血压。
一次测量发现血压高不一定是高血压
读者问:我今年27岁,前段时间一直熬夜,平时喜欢吃烧烤火锅,有喝酒抽烟的习惯,有轻度脂肪肝。医院被诊断出高血压。我这么年轻也会得高血压吗?医院重新检查?
马丽答:一般来说,大于/90mmHg是高血压的一个诊断标准。因为您只测量一次后发现数值过高,那有可能只是单次血压偏高,并不能确诊为高血压,还需要定期随访。
此外,由于您作息、饮食都不规律,还患有轻微脂肪肝,这些情况对于血压有一定影响。建议您调整生活习惯与作息、去除脂肪肝的因素后,再进行血压的监测,以确定您真正的血压处于何种状态。
术后需要控制情绪适当运动
读者问:我爷爷今年76岁,两年前被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直径有5.6厘米。医生说这是因为高血压导致的。我爷爷的血压一直控制不好,最高到过,现在做了支架手术,情况好了很多,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马丽答:老人现在做了支架手术,医院复诊,查看血管情况,同时科学监测血压。此外,因为血管曾经出过问题,所以平时要注意控制情绪,不能过于激动。建议根据自身体质适当运动,如打太极等温和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佳。
文章来源: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