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前世今生第三篇章李捷教授聚焦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TAVR前世今生》栏目简介: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其技术自诞生至今,经历了早期漫长的探索与实践,不断趋于成熟化,使得TAVR的推广和规范化实施迫在眉睫。

为此,医心特携手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APSH青年俱乐部)重磅推出《TAVR前世今生》科普栏目,该栏目隶属中国结构周预热活动,基于APSH青年俱乐部,以核心工作组成员为主要参与者,通过《TAVR前世今生》栏目,针对TAVR这一领域逐一展开,推出一系列关于TAVR人文、研究、技术、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大型系列记录片,从溯源到未来,从突发奇想到临床操作,深究TAVR的每一段历史征程,正所谓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让我们共同走进TAVR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第三篇章

专家:李捷教授

话题:TAVR的第一例动物实验及可行性研究(上)

作为中国结构周人文频道的预热栏目,《TAVR前世今生》栏目已成功开展至第三篇章,此篇章邀医院李捷教授,以TAVR的第一例动物实验及可行性研究(上)为主题,从金属支架、瓣膜材料、输送系统三个方面,逐一解密第一款经导管主动脉瓣的原始面貌,打开《TAVR前世今生》第三篇章。

(建议WIFI模式下观看栏目完整版)

文字概述

大家好,我医院心内科的李捷医生,今日很高兴能够给大家介绍《TAVR前世今生》。

上一期,宋光远主任已经帮我们介绍了TAVR概念是如何产生的(点击此处即可阅读原文),在出现这个概念之后,我们需要着手设计瓣膜。

年2月份,来自瑞典的Andersen医生(图1)通过手动的方法制造了第一款瓣膜,他是如何制造的呢?

关于金属支架,因Andersen医生是一个外科医生,所以他用自己最熟悉的胸骨钢丝,即胸骨心外科开胸做胸骨的固定钢丝,手工捏成一个U字型,再用缝线缝成一个圆形的瓣膜支架结构(图2);关于瓣膜材料,Andersen医生采用的是猪主动脉瓣(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是心包瓣),把原始的猪瓣缝合到手工打造的框架上,形成了第一款的介入式瓣膜(图3);最后,Andersen医生面对的是输送系统(图4),当时输送系统也很简单,Andersen医生找了一根41F的塑料管,将支架、瓣膜的中间压缩到球囊上面,塞到41F的输送管里,产生了至今为止第一款经导管主动脉瓣原始输送系统。Andersen医生在完成了原始的设计和制造之后,准备下一步在动物实验中以验证瓣膜能否被打开。

图1.图2

图3

图4

瓣膜能否被打开呢?下期将有另一位同仁继续讲解《TAVR前世今生》,谢谢大家!

专家简介

李捷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结构组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结构分会常务委员,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擅长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量超例,冠脉介入手术量超例,掌握冠脉CTO,旋磨,分叉病变等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以及颈动脉,肾动脉等周围血管介入手术。参与并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六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TAVR前世今生其他篇章将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更多阅读

重磅!中国结构周人文频道《TAVR前世今生》系列纪录片正式上线,吴永健教授开启栏目第一篇章!

重磅!TAVR前世今生第二篇章

宋光远教授追溯TAVR发展源头,探寻TAVR概念如何诞生

来源:医心编辑/排版:An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hl/7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