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在2型糖尿病足开通中的应

病史

79岁老年女性,发现血糖升高14年,双足肿痛4月余。

既往史

1.2型糖尿病病史14年,目前使用“门冬胰岛素30,早22U、中20U、晚22U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入院监测血糖控制不佳;

2.高血压病史5年余,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详;

3.年因“右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

4.个人史:否认吸烟史。

诊断

1.2型糖尿病性足病

2.高血压病

3.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

术前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小板计数91x/L,白细胞计数8.82x/L,红细胞4.32x/L,血红蛋白g/L;

2.血生化:肌酐.19μmmol/L,尿酸.59μmmol/L,葡萄糖8.62mmol/L。

术前CTA检查

全腹部至足底动脉广泛粥样硬化,双侧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长节段性管壁增厚伴散在钙化斑块,管腔节段性重度狭窄、闭塞,以双侧胫前动脉及左侧胫后动脉中远段受累为甚。

手术方案

因患者高龄既往存在高血糖、高血压等基础病,同时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为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在术前充分控制血压、血糖后拟为患者行下肢动脉腔内扩张成形术。

术前CTA提示双下肢多发动脉狭窄闭塞,因症状以左下肢为著,优先处理左下肢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

术中采用Seldinger技术顺行穿刺左股总动脉成功后置入6F血管鞘,选入股浅动脉造影见股浅动脉中段局限性轻中度狭窄,余显影良好;腘动脉通畅,胫前动脉上段可见多发串珠样重度狭窄,足背动脉闭塞。胫后动脉自起始段闭塞,腓动脉通畅,足背动脉弓未见显影。

留置6F50cm血管长鞘后,4F单弯导管带V18导丝尝试通过腓动脉成功到达踝关节远端真腔内,导入外周球囊扩张导管(PB#)对腓动脉逐段多次进行扩张,扩张后造影见腓动脉全程恢复通畅。同法将导丝选入胫后动脉内,采用外周球囊扩张导管(PB#)扩张病变段血管。完成扩张后造影见腓动脉、胫后动脉显影好,小腿部血管分支丰富,足底及足趾可见部分血管网。

术前DSA图像:股浅动脉中段局限性轻中度狭窄、腘动脉通畅,胫前动脉上段可见多发串珠样重度狭窄,足背动脉闭塞。胫后动脉自起始段闭塞,腓动脉通畅,足背动脉弓未见显影。

术中DSA图像:球囊导管扩张左侧腓动脉及胫后动脉

术后DSA图像:完成扩张后造影见腓动脉、胫后动脉显影好,小腿部血管分支丰富,足底及足趾可见部分血管网。

外周球囊扩张导管使用体会

1.外周球囊扩张导管针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尤其是膝下病变,因其尖端圆滑渐变设计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及通过性,可顺利通过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时均匀展开压力释放良好。

2.球囊回缩性良好,节约操作时间及减少造影剂在球囊体内的存留时间,有效降低限流性夹层形成风险,减少管腔内血栓形成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王世知副主任医师医院血管外科

江西省血管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委,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血管畸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栓塞及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硬化剂治疗,激光及射频消融闭合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站式吸栓治疗;为肾透析的人工动静脉瘘建立及后期维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主持厅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2项,江西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获得江西医学科技奖1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ziz.com/mlys/9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